俗话说:伤筋动骨一百天。骨折病人大部分时间需要在家里疗养。因此,骨折病人的家庭护理尤为重要。临床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恢复骨骼的正常功能,但由于骨折在治疗中常需要较长时间固定,这样会使肢体因长期固定不动容易导致肌肉萎缩、关节内粘连或韧带失去弹性。
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,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,减少肌肉萎缩,防止关节僵硬,促进骨折愈合。骨折后的康复训练一般可分为三期进行。
骨折早期的功能锻炼(骨折后1-2周)
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做患肢肌肉舒缩活动。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,可以改善患肢血液循环,逐渐消除肿胀,防止局部肌肉萎缩,避免后期关节粘连僵硬。一般上臂骨折时,可做握拳伸指活动,腕关节伸屈活动;前臂骨折时可做轻微的握拳及收支 伸屈活动,上臂可做肌肉舒缩活动,而腕、肘关节暂不活动;股骨骨折可做股四头肌舒缩活动等。
骨折中期的功能锻炼(骨折后3-5周)
此期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活动外,患肢可逐渐加大功能锻炼的幅度,可逐步活动上、下关节,但应以无痛、不引起骨折断端移位为原则。动作应缓慢,活动范围应由小到大,先由单一关节开始,而后到多个关节协同锻炼。
骨折晚期的功能锻炼(骨折6周以后)
在此期间的功能锻炼,如为上肢骨折,应扩大骨折部邻近关节的活动范围,做多关节协同活动锻炼。如为下肢骨折,可下地站立。骨折端已愈合牢固的下肢患者,可在外固定保护下扶拐做不负重的步行,直至骨折愈合坚固为止。
配合温水浴和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。另外,还可据病情需要适当配合物理治疗,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。
总之,功能锻炼应根据骨折的部位、类型、骨折的不阶段、患者的体质情况等选用不同的锻炼形式。骨折的功能锻炼很重要,并且必须在骨折复位固定后的早期就开始施行。骨折病人卧床,要特别注意做皮肤护理,防止发生褥疮。
如截瘫病人可卧于海绵垫,每2-3小时翻身一次,对骨突出部位如肩胛骨、骶尾部、足跟部要经常按摩,涂以滑石粉,床铺要保持清洁干燥,被大小便浸湿应及时更换。有石膏固定的病人,要经常按摩受压部位;皮牵引病人要经常观察牵引部位的皮肤,有红肿、水泡、疼痛、破溃等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。
康复的功能锻炼普遍比较枯燥,难以坚持。但是组织的愈合和功能的改善,也有其发展规律,不可能一蹴而就,是需要一段时间。因此盲目的追求进度只会事倍功半。只有不断坚持,循序渐进,持之以恒,才能实现**的恢复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