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,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,从秋分起北半球昼短夜长将越来越明显,昼夜温差将逐渐加大,气温渐降,从而步入深秋。秋分之后,风冷干燥,气温下降,人体的抵抗力下降。中医认为,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。因此,秋季要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,凡饮食、起居、运动等方面皆离不开“养收”这一原则。养生保健,增强抵抗力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季节交替之际,身体容易不适,因而,入秋伊始,就应着手调养身体,防御疾病,而秋分正是秋季调养的重要时节。在此,无锡国济护理院准备了一些“养生秘籍”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疾病防护
1、降温——呼吸疾病
秋分后天气转凉,若下雨气温下降更为明显。冷空气会刺激皮肤,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,无力抵御寒邪,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,如发烧、咳嗽、支气管炎等,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。
2、秋燥——皮肤干燥
秋风降温的同时,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,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“秋燥”,此时容易出现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及大便干结、皮肤瘙痒、干裂、流鼻血等症状。
3、贪凉——肠胃疾病
民谚“秋瓜坏肚”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、寒凉食物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。在夏季,人们为了防暑降温,往往生食大量瓜果、寒凉食物,损伤脾阳,脾阳不振,则腹泻、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。
4、温差——心脑血管病
秋季早晚温差大。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、脑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,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。因此,在季节更替之时,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。
5、虫螨——过敏鼻炎
秋季也是过敏高发的季节,这与秋季的气候特点关系密切。秋季风大,花粉、尘埃都弥散在空气中,易引起过敏。另外,秋季温度湿度适宜螨虫的繁殖,易引起过敏。
秋分养生
一、饮食:多吃温润食物、“辛酸”果蔬
秋分的“燥”不同于白露的“燥”。秋分的“燥”是凉燥,而白露的“燥”是“温燥”,因此,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、温润为主的食物,如芝麻、核桃、糯米等。秋天的果蔬品种多样,其中藕、荸荠、甘蔗、秋梨、柑橘、山楂、苹果、葡萄、百合、银耳、柿子、芝麻、蜂蜜等,都是此时调养佐餐的圣品。
在秋分节气中,我们还可以多吃一些辛酸味的水果蔬菜,比如山楂,萝卜等。这些果蔬都能很好降低肺气的功能,对人体有着很大的好处。但同时,也不能吃的太多。
二、起居:早睡早起、适时添衣
秋分以后,气候渐凉,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。如果患有慢性胃炎的人,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,适时增添衣服,夜晚睡觉盖好被子。
添衣也不要过多过快,所谓"春捂秋冻"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但儿童和老年人体质较弱,在秋季要注意衣服的增减,早、晚应多穿些衣服,避免受凉感冒。特别要注意脚部的保暖,晚上可以用热水泡脚,凉鞋可以收起来了。
秋季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,尤其是女性朋友,更要注意早睡早起。夜越深,寒气越重,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,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,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。
三、运动:以轻松平缓项目为主
秋高气爽,也是锻炼的好季节。但由于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,运动也应遵循这一原则,即运动量不宜过大,尤其是老年人、儿童和体质虚弱者,以防出汗过多,阳气耗损。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、活动量不大的项目。
秋天气候干燥,预防秋燥,对于运动者来说,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、润肺、补液生津的食物,如梨、芝麻、蜂蜜、银耳等。若出汗较多,还可适量补充些盐水,补充时以"少量、多次缓饮"为准则。
四、情志:多户外活动、赶走抑郁难过
无锡国济护理院提醒广大中老年朋友,秋季应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。秋分养生,宜动不宜静,动起来才能协助气血收养,多出去走走既可锻炼了身体,也能让人情志平和、神清气爽。对于极少运动的办公室人群和老年人,可多做做伸展运动,从而调整全身气血循环,促使心神舒畅。
对中老年人来说,应养成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乐观开朗,宽容豁达,淡泊宁静的性格,收神敛气,保持心田宁静,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,方可顺应秋季容平的特征。